知識分享

2016-12-02
老鼠 小百科
 
老鼠
 

    老鼠屬於齧齒目(Rodentia)鼠科(Muridae);齧齒目之特徵為上下顎各長有一對增長之門牙,自出生以至死亡,無時無刻不在生長,因此必須藉咬齧硬物以磨牙。野兔、松鼠亦皆屬於齧齒目動物。鼠類除損害農作物、竊取糧食、齧損家具門窗、咬破電線引起火災外,更污染食物、咬傷人畜、傳播疾病;亦擾亂人類精神安寧。
   
鼠科有三千多種,台灣本有713(Aoki Tanaka,1941)1999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與花蓮區農業改良場,在花蓮吉安鄉一處休耕田,發現一種和台灣原有鼠類外型不同的老鼠,送經日本大阪市立大學鑑定為緬甸小鼠(Rattus exulans Peale,1848);此鼠可能由船舶帶進台灣,遂使台灣鼠類增為14種。


    在住宅中常見之鼠,稱之家鼠。家鼠有三種,廣佈於世界各地,即溝鼠(Rattus norvegicus)、屋頂鼠(Rattus rattus)及月鼠(Mus musculus);至一般家裡常見尖嘴之錢鼠(Suncus murinus),則屬於食蟲目(Insectivora)之尖鼠科(Soricidae)
    家鼠棲息於人類的居家環境,與人類一起生活起居,關係極密切,對公共衛生、生命財產甚為重要。玆分述其形態及習性於下。
 
一、
溝鼠
 
溝鼠學名挪威鼠,又稱褐鼠,
因喜居溝道中,故俗稱溝鼠
成鼠體重:350-450公克。
體毛:粗,背部紅棕色,腹部灰色。
頭及體軀:粗大,鼻鈍,耳小而不突出,長18-25公分。
尾:雙色,上黑下白,長16-21公分,短於頭加體軀之長度。
糞粒:大型(可至1.8公分長),形如膠囊。 
性成熟期:3-5個月。
胎數:平均每年4-7胎,每胎平均8-12隻幼鼠。
壽命:1-2年。

棲息所:溝渠、地下掘道、垃圾堆、牆洞、地板下、建築物地基下、地下室、倉庫、櫥櫃中、以及田野間。
飲食:無所不食(偏好腥騷等動物食性),如魚、肉、穀物、有機垃圾。每日約需10-28公克之食物(乾重)及12-25公克的水。
活動範圍:常在距食物30-50公尺範圍內。
 
 
二、
屋頂鼠
 
屋頂鼠因常出沒於天花板、屋頂,故名;又稱黑鼠或船鼠。
成鼠體重:150-180公克。
體毛:背部黑色或灰棕色,腹部灰黑或灰白色。
頭及體軀:身體纖細,鼻尖,耳大而豎立,長16-21公分。
尾:單色,黑色,長19-25公分,長於頭加體軀之長度。
糞粒:中型(可至1.2公分長),形如臘腸。
性成熟期:3-5個月。
胎數:平均每年4-6胎,每胎平均6-8隻幼鼠。
壽命:1-2年。

棲息所:閣樓、天花板、夾壁、牆洞、箱櫥、儲藏室、戶外樹叢及密集之蔓藤植物。 
飲食:無所不食(偏好植物食性),喜蔬菜、水果及穀物、花生、蕃藷。每日約需7-18公克之食物(乾重)及20公克的水。 
活動範圍:常在距食物30-50公尺範圍內。

 
三、
家鼷鼠(月鼠)
 
月鼠又名家鼷鼠或小家鼠,
體小,耳及眼均小。 
月鼠與溝鼠或屋頂鼠之幼鼠,在外形上之區別為後者之足特別粗大。
成鼠體重:12公克。 
體毛:土灰色。 
頭及體軀:細小,鼻尖,長6-10公分。 
尾:單色,黑色,半裸,長6-10公分。 
糞粒:小型(0.3公分長),形如紡綞。 
性成熟期:1個半月。 
胎數:平均每年可多至8胎,每胎平均5-6隻幼鼠。 
壽命:1-2年。 

棲息所:夾壁、箱盒、儲藏室、櫥櫃、抽屜及傢具等,亦分布於垃圾堆稻田、甘蔗園。  
飲食:喜穀粒。每日約需4-13公克之食物(乾重)及3公克的水。  
活動範圍:常在距食物3-9公尺範圍內。
 
 
    各種家鼠的出生、發育過程及一般生態習性,大致相似。家鼠的平均壽命一般相當短,幼鼠成長很快,沒多久就能熟悉周圍的環境,再經過母鼠訓練一段時期,到三個月大時,就能完全獨立生活。老鼠對奇特的東西(甚至於食物)特別敏感,因而培養出一種特殊的能力-即面臨最大險境,也能運用此能力偷生,得以殘存。


    家鼠有兩對不斷生長且銳利的門牙,自出生直到死亡,一直都在生長,因此非不斷的囓咬木頭、鉛管等硬物以磨牙,不足以阻止其增長。老鼠如果不藉咬囓硬物以磨牙,則門牙一年可以增長13公分。老鼠的壽命兩年,則累積下來的門牙將長達26公分,比它的體長還長,勢將無法張口取食,只有坐以待斃。於是人類的門、窗、桌、椅、牆壁、天花板、櫥櫃、電線、水管都成為老鼠磨牙的對象,許多傢俱受其破壞,甚至於引起漏水、漏電、發生水災。此外老鼠的門齒還有切割食物,剝種子的殼、撕布、紙及築巢等功能,其硬度與鐵、銅、鉛、鋁比較,較諸一般金屬還硬。至其構造好像兩片切刀,上下密合,最適切割咬嚙。

    家鼠的趾端有爪,上爬和掘土用,如家鼠遇到進退維谷時,會使用齒及爪,予人以嚴重的傷害。其細長的尾,則作為身體運動時的平衡器。
鼠類的尾部靠近肛門的地方有發放氣味的腺體,凡鼠跡所到之處,都有這種氣味存在,雖然屋頂鼠及溝鼠的氣味對人的嗅覺很溫和,但月鼠所發的氣味卻強而有特臭。
 
 

一、觸覺
 
    老鼠的鼻鬚、腮鬚及眼毛,長而堅硬,具有觸覺作用。每根長鬚及毛的基部小囊,為感覺神經末梢環繞,形成感應圈,為一複雜的神經網,有如槓桿作用,對外界的接觸具敏感之反應力。
鼠類常沿著牆腳行動,便是靠此觸鬚以測知周圍的環境,摸索行進;在實驗室裡,如將老鼠的觸鬚剪除,則老鼠將不良於行,甚至於寸步難移。由於鼠類依靠鼻上及腮邊的觸鬚,以測知周圍的環境,並藉此觸摸牆壁,沿靠牆壁行走前進。故捕鼠或毒鼠時,應將捕鼠籠或毒鼠餌沿著牆腳放置,以增加其誘捕或取食機會。
 
二、聽覺
 
    老鼠的聽力很強。人耳所聽不到的聲音(20千赫以上)牠都能聽到。利用此習性,
可製造超音波驅鼠器藉以攻擊老鼠的聽覺神經,使老鼠深感緊張,驚嚇、恐懼不安、痛苦而逃離,達到驅鼠之目的;市售之超音波驅鼠器即係利用此原理以行驅鼠。老鼠對於日常聲音,它們會安之若素,但對於意外之聲音,則受驚而逃避。老鼠可以分辨出15公尺內所發生的吵音來源。
 

三、視覺
 
    老鼠的眼睛既近視又色盲,有效視覺距離不及一公尺,且為色盲,因此視覺大受限制。它們對明亮的物體才會引起反應,而對有色彩的東西卻難以辨識,所見均為灰色。由於鼠的視覺不靈敏,故顏色對鼠不發生什麼作用,利用此點,常在毒鼠藥內加入著色劑,以防人畜誤食。
 
四、味覺
 
    一般來講,老鼠的味覺不及於人,故
滅鼠毒餌常添加苦味劑,以防人畜誤食。老鼠愛吃新鮮食物,而討厭腐朽。它們常用鼻吸氣,由氣味來辨別食物。
 

五、平衡覺
 
    老鼠尾長而有環紋,有非常好的平衡覺。如從高處摔下,能迅速的穩定腳跟;亦能很平穩的在懸掛的電線上來去自如。
 

六、嗅覺
 
    鼠類易於辨別出自己同類的氣味,尤其是異性的味道。
利用老鼠靈敏的嗅覺,可將受鼠尿污染之物,置於新捕鼠龍或毒餌盒內,以誘引鼠隻進入。由於老鼠經常接近人類,因此對籠內或餌上的人味,不會引以為怪。
 

七、活動
 
    鼠類晝伏夜出,性機警,好猜疑,膽小,故有「瞻小如鼠」之諺語。
老鼠善於爬行、游泳,能沿垂直的平面爬行,也能夠在地下道中游泳,然後穿過暗溝或廁所便坑爬入屋內。它們在流水中可一下子游半公里遠,往上跳可達0.6公尺高,向前可跳2公尺遠,並可自4.5公尺處墜落而不死。沿著光滑的垂直壁面,可往上爬0.4公尺高。腳特別粗大的幼鼠,能通過直徑1.3公分的開孔。月鼠則能通過直徑0.6公分的小洞,並能跳高25公分。如果食物充足,棲息所安定,而又不受侵擾的話,月鼠能夠在8公尺的範圍內渡其一生。溝鼠和屋頂鼠活動範圍較廣,如一旦遭受驚擾,它們能在一週之內遷移到6.5公里遠的地方。
 
    老鼠並非絕對的夜行性,當數量多時,白天亦可發現鼠隻。老鼠之所以多在夜間活動,乃由於其主要的敵人,在夜間較不活躍之故。飽食之老鼠, 夜間始出來遊蕩,而飢餓的老鼠,即使在白天亦出來覓食。
 

    老鼠出沒活動的時間,以黃昏和清晨最為頻繁。老鼠為確保食物的來源,有其一定的勢力範圍,稱為地盤(territory);地盤之周圍為其活動範圍(home range)由於老鼠之機警及擅於利用地形、地物,而給人一種疾馳飛奔的感覺。屋頂鼠長於攀爬,對於任何物及構造它都可以攀爬,藉著一根電線,可以爬登二十層之高樓。
 

八、窩穴
 
    在建築物內最適宜於老鼠做窩的地方為地下室隱蔽的場所。但所有老鼠可以到達的隱蔽空間,皆有可能窩藏老鼠,諸如垃圾堆、破布、雜物堆、及貯存一個月以上,不曾挪動之貨物堆等。
 
    一般說來,家鼠皆喜
築窩於安靜、隱蔽的地方。溝鼠與屋頂鼠的窩通常為碗狀,直徑20公分。月鼠的窩較小,直徑呈10公分,正常的窩是完全覆蓋起來的,只在入口處開個小孔。
 

    溝鼠多在建築物附近之地下掘穴做窩,而甚少在室內營巢。屋頂鼠較喜歡築巢棲居室內。彼築巢於建築物下、石頭堆、箱盒、櫥櫃,以及其他破舊之傢俱內等,更有時懸掛在牆上。
 

九、食物與飲水
 
    家鼠多屬雜食性,凡人或家畜所吃的東西,它們都吃。
屋頂鼠喜食多汁之種子、新鮮之蔬菜或水果,尤其是榖類。在所有食物當中,以甘薯最易被接受。相反的溝鼠較喜食含油脂高的食物月鼠主食種子和稻穀。通常家鼠把食物帶到較隱蔽處才吃;月鼠吃時是一點點的吃,而溝鼠、屋頂鼠卻大口的咬。溝鼠一見到食物,即盡情的享用,必飽食而後罷;屋頂鼠較具警覺性,遇見食物常觀望多時,先少量試食,如認為安全再大口的吃。家鼠通常在日落後才出去覓食,從黃昏到黎明這段時間,要吃兩餐。月鼠吃時是斷斷續續的,在24小時內可吃二十多次。
 

    溝鼠較喜好潮濕,儘可能的棲息於水邊,建築物內外有水的地方均有可能為其侵擾。尤其是沿著河堤水岸,以及排水溝、下水道等地方為多。屋頂鼠在無水而有水果、蔬菜或其他富含水份之食物存在時,可以數週不喝水。
 

十、生殖
 
    家鼠全年均可生產,春秋兩季為繁殖盛期。母鼠懷胎約21天,一窩產後又能即刻受孕。溝鼠平均每年產38隻幼鼠,屋頂鼠產34隻,月鼠產45隻。
 
    初生的幼鼠一星期內就長出毛,12~14天後就開眼,須三個星期的時間依靠母鼠餵食。家鼠可能因常受驚擾的關係,故繁殖較少。有些幼鼠剛生下來就死了,或被母鼠和其他鄰近的老鼠吃掉。據報告,每隻母鼠平均一年生45隻,但至斷乳時大約只剩20隻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十一、群居行為
 

    初生的幼鼠通常與母鼠同住,但等母鼠又生出另一窩幼鼠時,先前的一窩就得被驅走。老鼠小時可能都住在同一洞內,但等大了以後,就獨自住在自己的洞內。成長後的老鼠,對於牠們所遇到的陌生老鼠(不論雄雌)都具有攻擊性。老鼠的群居生活,由一隻最會打鬥的雄鼠稱王,來統治其他較弱雄鼠、雌鼠及幼鼠,並維持秩序。這種侵略行為,將影響個體的活動,並使牠們的領域容易保持,且較有秩序。鼠王享有首先挑食的權力,那些較小的幼鼠通常被趕到外圍吃較劣的食物。
 

十二、棲群、遷移與競爭
 
    鼠群係由老鼠個體組成的,一個區域內老鼠個體的多少,根據下列三個因素來決定。
 

   (一)出生率(繁殖力)增高,可使棲群跟著增大。
   (二)死亡率減低,間接的可促使總數增加。
   (三)遷移的數量多時,老鼠總個體數就減少,遷移的少,總數會增加。
    一般老鼠一年有兩次的大遷徙,一次發生於春天,遷徙係為了找尋更豐富的食物或遷移到老鼠較少的地方。其驅策的動力,為找一個較好的地方覓食或較寬敞而無太大競爭的地方,以安置其家族。另一次的遷徙發生於秋天,主要是為了找尋越冬之棲所。
 
    月鼠由於欠缺自衛能力,常被他鼠趕走。而溝鼠由於較兇猛且較強壯,所以它能驅除屋頂鼠與月鼠。但由於其不如屋頂鼠之擅於攀爬,對屋頂上的屋頂鼠,它無可奈何。所以屋頂鼠和溝鼠常可在一個建築物內共存。

生存競爭是影響老鼠棲群增減最主要的原因,競爭可分同種內個體間的相互競爭,以及不同種類間的群體競爭。同種類競爭之起因與牠們的群居生活行為有關。不同種類間的競爭,如溝鼠之與屋頂鼠爭,屋頂鼠之與月鼠爭等是。一般溝鼠優於屋頂鼠,而屋頂鼠又優於月鼠。
 
    老鼠的繁殖力雖強,但因死亡率高,壽命短,故棲群的轉變也快。老鼠變換新環境時,須與當地老鼠對敵,以致造成很大的死亡。有時因所換的環境不如理想,使許多出生不久或剛斷奶的幼鼠走失。據觀察,能維持一年壽命的老鼠僅占5%,而雌鼠的壽命常比雄的要長。
 

十三、鼠跡辨識與家鼠密度評估
 
    建築物內是否有老鼠侵入,以及鼠患的嚴重程度,吾人可從鼠糞,被竊食物殘屑,鼠咬痕、鼠徑,鼠跡、鼠洞、鼠巢、鼠聲,查出蛛絲馬跡,以做為家鼠防治依據。至家鼠之密度評估方法有捕捉除去法,捕捉標示再捕捉法,餌料消耗法、糞堆法、鼠跡法、Zippin迴歸估計法….等。聯合國世界糧農組織評估印度等熱帶農業國家,老鼠棲群為人口之四倍。但王正雄1994年評估金門縣鼠口與人口之比例約為1:1

以上文章分享自 台灣環境有害生物管理協會

 





上一則   |   回上頁   |   下一則

會員登入
帳號
密碼

忘記密碼? 註冊